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泡学书籍 > 《诱惑的艺术》《诱惑的艺术》

第八章 魅力领袖

    具有领袖风采的人可以令我们心潮澎湃。这是内在特质的一种体现——极度的自信、性感的激情、宏伟的理想、心满意足的神情——这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风采。这种特质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浸透在领袖人物的举手投足中,使他们高高在上,与众不同。我们思绪飘飞,想象他们未展现的风采一定会更加迷人。他们是神、是圣人、是指路的明星。领袖人物知道如何通过剑一样犀利的目光、火一样激昂的演讲、风一样神秘的神情来激励群情。被他们诱惑的人何止千千万万。既有浓烈炽热的激情,又与别人保持不远不近的姿态,这便能助你打造领袖风采。

    领袖气质与诱惑

    领袖风采能使成千上万的人为之倾倒。有领袖气质的人不但深受群众爱戴,而且会帮助他们成就功业。使群众倾慕自己的方法很简单,与一对一的诱惑技巧大致相仿。有领袖气质的人具有某种特殊品质.这种品质不但有极强的吸引力,而且能使他们卓然不群。这种品质或许体现为自信,或许是勇敢,或许是安详。而这些品质到底源自何方?他们对此守口如瓶,因此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他们从不说出自信与满足来自哪里,但却让每个人都能切实感受到。有领袖气质的人脸庞闪着光彩,充满活力、渴望和机敏——像那种让人一见倾心的恋人.甚至隐隐透露出性的魅力。我们兴高采烈地跟随他们,因为我们愿被他们领导,尤其是那些许诺给我们激动人心的前景、繁荣昌盛的未来的人。在他们的事业中,我们忘记了自己,在情感上深深依赖他们,因为依赖他们我们变得生机勃勃——我们“恋爱”了。有领袖气质的人激起我们久被压抑的性欲,带来情色的诱惑。然而这世界的立足之本不是性欲,而是宗教。现代领袖身上仍然具有深深的宗教情怀。

    几千年前,人们相信神、精灵,但是没人能说他们亲眼目睹了神,亲眼看到了神力的具体体现。然而,似乎秉承了神之精神的人——口才极佳者、迷醉如狂者、富有远见者——都会以神选的姿态傲出众人。是什么使得希伯莱人跟随摩西一路走出埃及,面对沙漠中的重重险恶依然忠心耿耿?是他的目光,是神授的、发人奋进的言辞,是他走下西奈山时熠熠发光的脸庞——这一切都告诉人们他能够直接与神对话,而这也正是他极富权威的根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领袖风采。“领袖风采”一词源于希腊语,本意是指先知和基督本人,即“人中之神”。基督教早期,“人中之神”是指神为了显示仁慈、显示威严而赐予某些人神一般的才能与天分。很多信徒众多的宗教都是“人中之神”——一个能显示神授特权的人——所创立。

    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越来越理性。最后人们获得权威不是凭借神授,而是通过选举,或任何能显示其能力的途径。然而,12世纪初期德国伟大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却注意到,尽管时代在进步,思想在进步,类似“人中之神”的领袖人物却越来越多。根据韦伯的观点,现代领袖人物的性格中有着超群不凡的特点,堪与神授魅力比肩。怎样解释罗伯斯庇尔和列宁的传奇魅力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磁石般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使他们与众不同,也是他们的力量与权威的主要来源。他们不谈上帝,而是谈伟大的理想,谈社会的未来与美丽的前景。他们热情洋溢,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中。听众群情振奋,欣喜无比,恰似从前听先知宣讲的受众。

    今天。假若有人风采出众,一进屋便会引人注目,我们就说他(她)具有领袖风采。哪怕他(她)只是流出领导风采的些许表征,而不是高贵非常、尊贵非常的人。这个指称也体现了它原本的意味:人中之神。他们这种像神一样的气质神秘无比、难以言传,从来不会让人看透。他们有着非比寻常的自信。他们有天赋——通常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超群——这使他们鹤立鸡群。他们表达着一种美好前景。不知不觉地,我们被他们的风采迷住,我们的宗教体验被唤醒:我们信赖他们,不用任何原因,不要任何证明,我们便把信仰托付给他们。要把这种类似圣人、神灵的气质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你的眼睛必须闪耀着先知的火焰。你的神授特质要让人觉得自然而然,似乎是来自你无法控制的神秘世界,是上帝的礼物。在这个理性无处不在、幻想无处寻觅的世界中,人们渴望宗教体验、宗教情怀,哪怕只是在小范围内体现。任何有着神授特质的人都会让人们燃起渴望信仰的欲望。因此,给人提供信仰、让人一路跟随产生的诱惑力超乎想象。

    他的魔力令我迷醉,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魂飞魄散。我既不信神,更不相信魔鬼,然而只有在他面前'我就像个孩子一样禁不住浑身颤抖。为了他,我甘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拿破仑·波拿巴》,凡当姆将军

    作为“人中之神”的领袖人物必须要有神秘色彩,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通过使用一些技巧策略使你已有的神力增加或是让它适时适度地公然流露。下面介绍的这些基本特质对打造领袖风采极有帮助。

    如果人们相信你有蓝图,他们就知道你要去哪里,因而会发自内心地跟随。方向本身并不重要:随便挑选一个目标、一种理想、一种幻象,然后告诉人们你永远不会背离这个方向。

    目标,在动乱时期,目标坚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多数人在采取果敢大胆的行动之前都会犹豫,一心一意、信念坚定会使你成为大家的核心。人们会因为你性格的力量而对你忠心不二。当罗斯福在经济萧条时期接过大权时,大多数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他会扭转局势。但是执政后几个月内,他就表现出解决国家危机的信心和决心。公众开始熟悉他,并发现他身上透出强烈的领袖气质。

    神秘,神秘深深根植于领袖人物的内心,而且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神秘——一种通过矛盾体现出来的神秘。领袖人物可能同时既是无产者又是贵族(甘地),既残暴又仁慈(彼得大帝),既热情洋溢又冷若冰霜(查尔斯.戴高乐),既亲密谙熟又遥不可及(弗洛伊德)。大多数人能够根据表现进行推测,但这种矛盾的表现让人无法捉摸,因此极富“人中之神’的魅力。这种魅力使你深不可测,使你的性格更加丰富,使人们热衷于谈论你。这种矛盾要循序渐进、微妙精巧地展现——假如你让这些矛盾突兀张扬地表现出来,人们就会认为你飘忽不定、不可信任。缓缓地将你的神秘特性透露出来,消息就会不胫而走。而且你必须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不能让别人把你看透。

    神秘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要表现得微微离奇怪异。先知的能力和通灵的天赋使笼罩在你身上的光环更加夺目。专断肯定地做出预言,人们就会相信你说的话一定会变成现实。

    神圣,人们大都会为了生存不断妥协,圣人不会。他们不管结局如何、成败与否都坚持理想,从不放弃。领袖便有这种神圣品格。

    神圣远胜宗教——像华盛顿和列宁那样与众不同的政治家虽然位高权重,但生活却极为简朴,他们因此赢得了神圣的赞誉——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践行他们的政治理想。去世后,他们的确被后人奉若神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身上也笼罩着圣人的光环——他孩子般的天真、不妥协的个性及对自我世界的深深沉迷。最重要的是你本身已经具备某些内在价值,这一点无法造假,至少不要吹嘘欺诈,否则你的领袖风采会丧失殆尽;其次是表明你只为信仰而活,当然这种表现不应太直白,应该尽量巧妙;最后,只要能表现得浑然天成,那么谦逊祥和最终也会成为你领袖风采的重要因素。哈里·杜鲁门,甚至是亚伯拉罕.林肯之所以具有领袖风采,恰恰因为他们太像普通人。

    雄辩,领袖风采要倚仗言辞的力量。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激起情感动荡的最直接、最迅速的方法。人们会因此莫名其妙地情绪激动、精神亢奋,或是怒火难抑。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多洛雷斯·伊巴露丽,即著名的“热情之花”,所做的宣扬共产主义的演讲,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在内战的一些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要达到这种雄辩的效果,要求演讲者本人热情洋溢,像观众一样沉醉在自己的讲话中。雄辩可以后天习得,比如“热情之花”所用的技巧——响亮的标语和口号、富于节奏的重复、让观众一起喊的警句箴言——这些都很容易掌握。像罗斯福这样有着良好修养、沉稳安静的人,也能使自己成为热情洋溢的演说家——他的讲话方式不急不缓,有种催眠的效果,还有讲话中鲜明的形象、圣经般的修辞效果都使他的演讲极具吸引力。听者常常感动得落泪。平缓、坚定的风格最终要比热情难抑的激情演说产生更强的效果,因为这种风格更令人着迷,使人不致厌倦。

    高达,领袖人物不同凡响,风采精神都应与常人不同。几个世纪以来,演员们在努力修习这种本领——他们知道如何在人头攒动的舞台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奇怪的是,那些喊声最高、手势姿态最夸张的演员常常不是焦点,恰恰是那些异常沉稳,表现出极强自信心的人最引人注目。努力过头反而会把形象毁掉。时刻自省是关键,要像旁观者一样看清自己的样子。戴高乐明白要具有领袖风采,首先要有清醒的自我。在法国最动荡暴乱的时刻——纳粹占领法国时、二战后的法国重建时、阿尔及利亚的军队反叛时——他都表现出神一般的庄严与沉静,与他的同僚们歇斯底里的行为迥异,因而倍显优雅出众。一旦你知道如何用这种方法引人注意,你就要学会在庆典和仪式这种热情蓬勃的场合如何完美地现身。有这样的背景衬托,你的沉静就会带有帝王作风、神灵气派。浮华炫耀与领袖风采相去千里——它只能适得其反,吸引不该吸引的目光。

    无拘无束,大多数人都压抑自己,因此几乎无法了解潜意识里真实的自我——正是这个缺憾为领袖人物创造了机会。他们似乎能变成屏幕,让人们把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和渴望投射在上面。首先你只需对听众表示你不像他们那样羞怯内向,接着你就展示出令人眩晕、充满危险的性魅力,似乎连死也不能把你吓倒的勇气。这种无拘无束的力量令人愉悦。其实这些特性只要稍有流露就会使人们觉得你有无穷的力量。1850年,美国一个波西米亚式的演员阿达·伊萨克斯·门肯用她放荡不羁的性感、无所畏惧的勇敢令世界震惊。她会半裸着出现在舞台,或是上演殊死搏斗的场景。在维多利亚时期,鲜有女人敢如此大胆。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演员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偶像。

    热情,无拘无束会给你的行为、你的性格带来梦幻般的色彩——你是多么坦诚地面对潜意识中真实的自我。正因为秉承了这种特性,使得像瓦格纳、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家成为绝代风流的人物。相伴而来的还有身体、精神的灵动流畅。被压抑的人是刻板的,而风华绝代的人物是自由自在、随性率真的。

    你要有信仰,而且要坚定不移、完全投入,让你的举手投足充满生机,让你的眼睛放出光芒。这是摹仿不来的。政治家有时必须要对公众撒谎,而卓越领袖人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坚信自己的谎言——这让谎言更可信。拥有火热信仰的先决条件是用伟大的理想把大家聚集起来。把失望与不满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你深知他们饱受折磨。1490年,F.G.萨伏纳拉罗拉向荒淫无道的教皇和罗马教堂发起攻击。他声称自己受神灵的感召,在布道中表现得无比激奋,以至于听众都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状态。萨伏纳拉罗拉很快聚集了大量的追随者,迅速地夺地攻城,直到最后教皇派人把他抓住,施以火刑。人们相信他是因为他语气的坚定和对自己深信不疑的勇气。他的事例在当今世界显得更实用:如今人们越来越孤独,渴望感受群体的力量。用你的热情和富有感召力的信念,或是任何其他东西,激励人们体验信仰、体验激情。

    爱的渴望,领袖人物需要表现出对爱与情感的渴望。他们对观众敞开心胸,其实是需要从观众那里获得力量,而观众再受到这种力量的鼓舞。随着这种情绪经过相互感染,彼此的热情都越燃越旺。领袖人物这种对爱的需求使本来充满自信的他看起来更温柔。如果领袖人物只有自信,会让人觉得过于狂热,甚至有些害怕。

    领袖人物不仅自己流露出对爱的渴望,同时也会把爱延伸,让追随者感受他的爱。在镜头前光芒四射的玛丽莲·梦露,也因为表达爱意而更富魅力。“我知道我属于公众,”她在日记中写道,“属于全世界。这不是因为我聪明、漂亮,而是因为我从没属于过任何人、任何事。公众是唯一的家园,唯一的白马王子.唯一让我魂牵梦绕的家。”在镜头前,梦露会立刻充满活力,对着看不见的观众眉目传情。如果观众在你身上感受不到这种爱,他们便会转身而去。另外,你绝对不能表现出控制欲,也不能把对爱的渴望表达得过于急切。把你的观众想象成一个人,一个你要努力诱惑的人——能让他感到深深被你渴望就是你最有魅力的表现。

    冒险精神,领袖人物都不会循规蹈矩。他们勇于冒险、敢担风险的精神让百无聊赖的普通人深受鼓舞。做事要敢想敢拼——要让别人看到你肯为他人的利益直面危险。拿破仑让他的士兵看到他身在战场向敌军开炮。环境越险恶,领袖们越容易树立威望。危急时刻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勇猛,使他们身上的光环更加夺目。约翰.肯尼迪出现在古巴导弹危机的前线,戴高乐在平息阿尔及利亚反叛时亲临现场。他们需要这些难题,以确立他们的领导地位。事实上,他们还可能因此受到指责,有人认为他们故意激发事件,来显示对冒险的钟爱。英雄主义的表现会使你一生安享领袖之誉。相反,些许的胆怯和退缩就会令你的领袖风采丧失殆尽。

    雌性目光,在身体方面能令诱惑增色的当属眼神。不费一言一词,就可以传达激情、紧张、冷漠等各种情感。间接传情不仅在诱惑他人过程中非常关键,对展现领袖风采也同样重要。领袖人物的风度举止也许是泰然自若、安静沉稳,但是他们的目光却充满磁性。如探针一样富于穿透力的凝视就会使对方激情涌动,不费一言、不用一指便能使权威尽现。菲尔德·卡斯特罗的目光含有极强的攻击性,能使对方缄口不语。贝尼托·墨索里尼的目光极有挑战性,他转动眼球时,露出的眼白会令对方恐惧颤抖。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总统的目光似乎能看透对方的内心、读懂对方的思想。罗斯福的目光既有催眠的效果,又能让你感到亲切无比,以至他可以利用目光的力量吸引无数学生。领袖人物的目光从来不会流露出恐惧和紧张。

    以上这些技巧都可以后天习得。拿破仑在镜子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练习当时的著名悲剧演员塔尔玛的眼神。关键之处是自我掌控。目光不一定要咄咄逼人,有时需要表现出满足和怡然。记住:你的眼睛既可以散发出领袖者的光彩,又可以暴露你的虚假做作。不要将这个重要的手段束之高阁,要不断练习,盲到取得满意的效果。

    天生的领袖之材是指那些具有这些品质的人:内心是强大力量的源泉,外表能燃起最强烈的激情。这种能力能让其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而且让他人不自觉地产生依恋。

    历史典范

    ——里亚·格林菲尔德

    魔幻表演,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在整个童年时期举止古怪,从不与人交往。在田纳西州的麦菲斯中学上学时,他将头发梳在脑后,留着连鬓胡子,穿着粉红色与黑色相间的衣服,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很是吸引人的目光。但当人们接近他,与他交谈后,却发现事实绝非如此——他不仅极为温和,而且极端害羞。在学校的舞会上,他是唯一一个从不跳舞的男生。他似乎完全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到哪儿都带着他心爱的吉他。在艾利斯礼堂,当整晚的福音音乐演出和摔跤表演结束后,礼堂管理人员总是发现埃尔维斯会登上舞台,模仿别人的表演,对着想象中的观众鞠躬。人们叫他离开的时候,他会静静地走掉,表现得很有礼貌。

    1953年,中学刚刚毕业的埃尔维斯在当地一个录音棚录制了他的第一首歌。这次录音对他是个考验,也给了他一个聆听自己声音的机会。一年后,录音棚老板山姆·菲利普请他与几个音乐家一起录制两首布鲁斯歌曲。他们在录音棚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却无法达成良好的合作。埃尔维斯过于紧张、过于羞怯。到了晚上,埃尔维斯非常疲惫,感觉有些眩晕。这时他却突然放松了情绪.像个孩子一样开始蹦蹦跳跳。就在这个时刻,他完全忘记了自我。其他音乐家也加入进来,歌声越来越亮、越来越亢奋。菲利普的眼里闪着光——这正是他要的东西。

    一个月后,埃尔维斯举行了第一场公开演出,地点是在麦菲斯公园的露天广场。他表现得像上次录音时一样紧张,说话的时候都变得结结巴巴。但只要他唱起歌来,语言便流泻而出。听众的反应很强烈,有些时候激情沸腾到顶点。埃尔维斯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我走到经理人身边,”他后来说到,“问他为什么大家会这样激动。他告诉我说:‘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觉得每当你抖动左腿时,观众就会兴奋得大叫。不管是什么吧,别停下来就行。’”

    1954年,埃尔维斯发行了首张单曲并取得了成功。他的唱片一推出就极为畅销。每当他登上舞台他就会变得无比亢奋、激情难抑,以至于他根本无法自控,就像被什么攫住,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我跟一些歌手谈过,他们也有些紧张,但是当他们投入到歌声里就会平静下来。而我永远不能平静,它似乎成了一种动力……”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在舞姿以及声音方面有了更多的创新——扭动得更激烈的舞蹈、更加颤抖的声音——这些都让听众发狂,尤其是那些年轻女孩。不到一年,他就成了美国最受观众欢迎的歌手。他的音乐会就是歇斯底里的集体爆发。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双胞胎兄弟在出生后立即去世造成的)。他年轻的时候,苦苦压抑这鲜为人知的一面。它表现出各式各样的不切实际的梦幻,只有当他完全独处的时候才会发泄出来。他离奇古怪的着装方式其实也是一种表现。而当他登上舞台,他就能让心里的魔症流泻出来——通过危险的性魅力得以表达。扭曲身体、似男似女、无拘无束——在观众面前展示他古怪无常、沉迷幻梦的一面。观众们感觉到他的情感,并为之深深激动。埃维斯之所以具有神灵一样的魅力,并不是因为他炫耀浮夸的风格和古怪奇异的扮相,而是因为他令人震撼、如雷如电的表情,而这种表情源于他内心深处不可抑制的骚动。

    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而在这种精神之下,却是永不停息的欲望和永不枯竭的性渴望,这些渴望因为不被社会接受而饱受压制。如果你有能力激起这些欲望,人们就会认为你有神赋之力。关键是要学会进入自己的潜意识世界,正如埃维斯在唱歌时所达到的境界。你要洋溢一种似乎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神秘的、狂热的激情。这些梦想不一定非要与性相关——任何社会禁忌、被压抑的情感都需要找到出口,都需要得到满足。在社会的重压下,人们变得非常压抑,只要你能提供出口,即使从未见过你本人,他们也会被你深深吸引。

    审时度势,1917年,俄国国会逼迫尼古拉沙皇退位,组建临时政府,俄国很快陷入瘫痪。俄国加入一战但最终却给它带来了灾难。饥荒遍及全国,广袤的土地因为互相掠夺、私刑泛滥而四分五裂,士兵们集体离开部队。政治上,国家的分裂更为严重。

    时年47岁的列宁就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列宁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布尔什维克共产党的领导人。他被流放到欧洲长达21年。在国家动荡不堪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国。回国后他马上号召大家退出一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相貌平平,身材矮小,毫无过人之处。他在欧洲呆了很多年,远离他的人民,独自一人博览群书,参加知识分子的辩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党人员不多。几乎没人相信他会成为国家领导。

    列宁毫不气馁,仍然进行工作。不管走到哪儿,他都重复着简单的信息:结束战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重新分配财产。早已对国家内部无休无止的政治矛盾和问题的复杂性感到厌倦的人们开始认真倾听他的观点。列宁那么坚定、自信,从没有失去理智。在唇枪舌剑的激烈辩论中,他总是能简短而明确地揭露出其中一个对手的错误。工人和士兵们都被他的坚定所深深打动。有一次在酝酿暴动的过程中,列宁令他的司机大吃一惊——他跳到疾驰的汽车顶上,为广大群众指引道路,这对他来说非常危险。当有人告诉他,他的思想根本不符合现实时,他就会说:“可是现实要糟糕得多。”

    与列宁的强烈自信相伴的还有他的组织能力。为了把人们聚集起来,他逐渐掌握了极为有效的组织技巧。面对广大群众,他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家,他的演说总是能引起不小的轰动。列宁声望剧增,苏维埃政党的人数同样飞速增长。

    最令人惊异的是列宁对工人、士兵、农民的影响。不管在何时何地碰到他们——在街头、正站在椅子上,甚至是正在披外衣时——他都会对这些普通大众宣讲他的思想。他们会认真聆听,进入痴迷状态。列宁一手组织并发起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不但取得了最后的成功,而且还使他和他的苏维埃政党一举成为国家的领导。

    7年后,也就是1924年,列宁逝世,举国上下无人不哀,无人不痛。他们在他墓前祈祷,并把他的遗体保留下来以供瞻仰。数以千计新生女孩儿取名为“列奈尔”,列宁的影响在继续延伸,对列宁的崇拜感染和影响了几代人。

    关于领袖风采,人们有许多错误的想法,这些想法即使有效,也只是会增加一些神秘性。领袖风采与令人激动的外表和绚丽多姿的个性无关.这些特性只会在短时间内激起人们的兴趣。尤其在动荡年代,人们根本不渴望享乐——他们需要安全感、更有质量的生活以及和谐安宁的社会。不管你信不信,一个相貌平平,但是有着明确的梦想、坚贞不渝的决心和一些实际能力的人.再加上些许的成功,就会展现出令人无法企及的领袖风采。永远不要低估成功对于领袖风采的巨大作用。这个世界中人们大多容易妥协、遇事不敢首当其冲。这些人的犹豫踟蹰只能使混乱加剧,一个头脑清晰、意志坚定的人必定会成为核心——会散发神一样的光芒。

    与列宁单独相处,或是在苏黎世的咖啡馆里看到他时,列宁没有任何的领袖风采。当他表现出拯救国家的能力时便具有了领袖风采。领袖风采不是遥不可及、无法掌握的神秘之物。当别人从你眼中看到他们自己所缺乏的品质时,他们便会产生错觉。尤其是在动荡时期,你沉稳坚定的决心、为理想奋斗的勇气,会使这种错觉更为美妙。传达一些富有诱惑力的简明信息也大有帮助。我们可以称这种品质为审时度势:一旦人们认为你能拯救他们脱离混乱状态,他们便会对你产生爱慕,投入到你的怀中,因为你是救命恩人。当群众都这样爱慕你,你便具有了领袖风采。否则如何解释俄国民众对情感冷漠、毫无动人之处的列宁的爱戴之情。

    表演之神,一切从广播开始。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阿根廷的女人都会在当时非常流行的肥皂剧中听到伊娃·图亚特那平易近人、婉转美妙的声音。她从来不会逗你大笑,却常常使你落下泪来——比如当她谴责背叛的情人,或是在诵读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临终遗言时。一想到她的声音就能使人情感激荡,无法平静。她容貌出众,金色的长发流泻在肩头,一脸严肃的表情。她的照片经常登在时尚杂志的封面。

    1943年,这些杂志发布了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消息:伊娃与军政界最摩登潇洒的陆军上校胡安·贝隆相爱了。之后阿根廷人便听到她为政府做宣传,颂扬“新阿根廷”无限美好的未来。最后,这个美丽的童话终于有了最满意的结局:1945年胡安和伊娃结婚了。在经过了许多苦难和磨砺后,这位英俊的陆军上校被选为国家总统。他捍卫“无衣无衫之人”——也就是像他妻子那样的普通大众的利益。伊娃便是在缺衣少穿的穷困中长大的。

    既然明星已经变为第一夫人,她当然会有许多变化。很明显,她减了肥,她的服饰装扮也不再华美惹眼,甚至变得简约朴素。这真令人失望——明星长大成人了。但阿根廷人对新伊娃越来越熟悉——因为她现在举国闻名——人们对她的新形象比从前更加喜爱了。这是一个面带神圣之色、严肃谨慎的女人,正如她丈夫所说,她确实是连接他自己和他的人民的“爱之桥”。她整天都在播音,她的声音像从前一样令听众激情难抑。她有时候也公开做一些无比振奋人心的演说。她的声音柔缓,语速更加平和。她的手指在空中坚定地挥舞,或者伸展出来,似乎要触摸到听众。她的语言直刺你的内心:“我中途从我的梦境中走出,是为了看看大家的梦想现在我把我的灵魂放在我的人民的灵魂之侧。我要奉献我全部的精力,让我的身体变成一座桥,与所有人的幸福相连走过这座桥,就走向了祖国最美好的前途。”

    伊娃对人民的影响不只通过杂志和广播体现出来。几乎每个人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她相连,她的办公室前总会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都希望见她一面。她坐在桌后,平静祥和、充满关爱。电影界记录了她的义行善举:她把一所房子赠给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把一个染病的小孩送到最好的医院。她工作得非常辛苦,难怪很快就有她患病的消息传出。每个人都听说她到破旧的城区视察,还到穷人聚集的医院去看望

    病人。在医院里,她不顾随从人员的反对,亲吻各种疾病患者的脸颊(比如麻疯病人和梅毒病人)。有一次一个

    随从被吓坏了,拿来了酒精要擦伊娃的嘴唇,为她消毒。这位神圣的女人一把夺过瓶子,摔在墙上。

    是的,伊娃在阿根廷人心中是个圣人,是圣母玛丽亚再世。她只要出现便可治愈顽疾。1952年她死于癌症。如果不是阿根廷人根本不可能理解她的辞世所带来的那种巨大的悲痛和无边的失落。在某些方面,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回到从前。

    许多人都生活在一种半梦半醒的状态: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日子一天天这样流逝。一生只有两个阶段比较特殊:一个是童年时期,一个是我们恋爱的时候。这两种情况下,我们沉溺在浓浓情感中,更加坦率也更加活跃。因此感受激情实际上就是感受活生生的生命力。一个能影响大众情感的公众人物,能让大家感受到共同的悲伤或是共有的希望,从而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诉诸情感远比诉诸理性产生的效果更为显著。

    伊娃在做播音员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她颤抖的声音能让听众啜泣不止。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她身上看到了非凡的神力。这个体会她谙熟于心。在公共场合,她的一举一动都富有戏剧般引人注目的效果,流露出浓浓的宗教情结。戏剧是浓缩的情感,宗教则把人引向童年,让人感受情不自禁的滋味。伊娃高举的手臂,她的慈行善举,以及为普通公民所做的牺牲,都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尽管她表现出的友善极具诱惑力,但使她真正具有如神魅力的却不是她的友善,而是她张扬勃发、极赋感染力的能力。

    传道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哈莱姆地区,非裔美国人大都不知道伊斯兰民族,更从未走进过伊斯兰教堂。伊斯兰教宣扬白人是魔鬼的后代,总有一天阿拉真主要解放黑人。这种教义对哈莱姆人来说没什么意义。哈莱姆人到教堂只是为了寻求精神慰藉,之后又会回到当地政局的具体事物中去。但是1954年伊斯兰教的一位新教士来到哈莱姆。

    教士名叫马尔科姆x。他饱读诗书,口才出众,然而举止与言辞却透着愤慨。一时消息流传开来:马尔科姆的父亲是被白人私刑处死的。他童年过得平静安稳,之后开始靠小偷小摸维持生计,后来因盗窃罪被捕,入狱达6年之久。他短短的生命里(他当时只有29岁),大部分时间都与法律联系不断,然而现在他看上去很有教养,充满自信。没有人帮过他,他做到这一点全凭自己的努力。马尔科姆的影子开始出现在哈莱姆人的眼前:散发传单,与年轻人讲道。他会站在他们的教堂外面,等教众一散开就指着布道者说:“他代表的是白人的上帝,我代表黑人自己的上帝。”一些好奇心重的人开始到伊斯兰教堂听他传教。他常常让他们看看他们生活的现实情况。“看清楚你们生活的现状后,到中央公园去转一转。”他说,“看看白人住的公寓。看看他们的华尔街!”作为一位教士,他的话具有极强的煽动力。

    1957年,一个年轻的穆斯林亲眼看到几个警察暴打一个醉酒的黑人。当青年提出抗议时,警察不仅把他打晕,而且还扔进了监狱。愤怒的人群聚集到警察局前,眼看就要发生大暴乱。警察听说只有马尔科姆x能阻止暴力,警长就专门派人将他找来,希望他能劝退人群。马尔科姆拒绝这样做。警长的口气变得越发客气,请求他再考虑一下。马尔科姆平静地提出了劝退的条件:为挨打的穆斯林疗伤,对那些打人的警察给予适当的处罚。警长不太情愿地答应了这些条件。马尔科姆来到警察局外,对大家说明了处理的方法,人群渐渐散去。在哈莱姆,甚至整个国家,他一夜之间变成了众所周知的英雄——一个敢于采取果敢行动的英雄,到他教堂来的人骤然增加了。

    马尔科姆x开始在全美范围内传教。他从来不看讲稿,眼睛直视着观众,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目光不时指向某人。他的愤怒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的语调却并不失控——掷地有声,清晰流畅。然而,他脖子上暴起的青筋,他无法遏制的激情,都让人清楚地感受到他的愤怒。之前的许多黑人领袖总是措辞谨慎,告诉大家不论有多么不公平,都要耐心有加、谦和有度地对待他们的社会角色。而马尔科姆让人多痛快啊!他讥讽种族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甚至总统。总之,没有哪个白人能逃脱他的讽刺和挖苦。如果白人使用暴力,马尔科姆就说:暴力语言应该归还给黑人,因为暴力是黑人们唯一能懂的语言。他大声高呼:“仇恨无罪!”“仇恨已经被压抑得太久了。”作为对越来越受欢迎的非暴力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回应,马尔科姆说:“任何人都可以静坐。一个老太太可以静坐,一群老太太可以静坐但是男人就该挺直腰杆。”

    马尔科姆X使那些同样充满愤慨却一直不敢表达的人大受鼓舞。在他的葬礼上——他于1965年在一次演讲过程中被暗杀——演员奥斯·戴维斯在众多情绪激动的人面前宣读了他的悼词:“马尔科姆是我们黑人自己的璀璨王子。”

    马尔科姆X是摩西式的秉承神力的领袖——他也是传道者。这种领袖风采来源于他由于经年受到压迫而展现出来的阴郁凝重的表情。这种表情可以使其他人积蓄了许久的情感得以释放——比如那种在迫不得已的谦逊与微笑背后深深掩藏的仇恨。传道者必须也是饱受苦难之人,甚至承受得更多:他们的痛苦要成为典范。马尔科姆X的个人经历是他的领袖魅力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认为黑人应该依靠自己,而不是等着白人将他们扶起。由于他身陷囹圄许多年,由于不改初衷,自助自强,终于使自己从社会的底层站了起来——这使他成为成功实现自我救赎的活生生的典范。

    领袖魅力的精髓在于通过手势、语气及细微之处流露出憾动人心的强烈情感,这些情感虽然不经话语传达,

    但力量比话语要强大得多,因为你对某种情感比他人有更强烈的感受。而最能引起他人强烈反应、最易使自己建立领袖地位、最势不可挡的情感便是仇恨,尤其是那种饱受压制、根深蒂固的仇恨。传他人欲传而不敢之情,说他人想说而不能之言,你便会拥有无穷的力量。永远不要害怕有过激之嫌。

    只要你代表的是心底深处久受压抑的情感的宣泄口,那么你就拥有极为宽广的回旋余地。摩西宣扬暴力,声称绝不放过最后一个敌人。这样的语言能够把备受压迫的人们聚集起来,使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然而,这并不是说你感情强烈得会失控,马尔科姆很早心里就充满愤怒,然而当他明白雄辩之术的重要时,他明白了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愤怒。要让人感到虽然你内心深处情感汹涌,但你却在努力控制自己,这样才会令你具备无比夺目的领袖光彩。相反,完全被强烈的情感所左右会使你的形象去之千里。

    威若天神1960年1月24日,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发生暴乱。在法国右翼势力的左右下,他们对戴高乐总统施加压力,迫使他赋予他们在阿尔及利亚的自治权。在必要情况下,暴徒们准备以法国的名义夺取阿尔及利亚的政权。

    几天来,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70岁的戴高乐令人费解地保持着沉默。1月29日晚上8点,戴高乐出现在法国国家电视台。他未说一句话,就已令观众大吃一惊——他穿着二战时的旧军装。对这套旧军装,法国人都很熟悉,因此立刻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回应。戴高乐是抵抗纳粹的英雄,并在最黑暗的时期站出来挽救了法国。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没看到这套军装了。接着戴高乐沉稳平静、信心满怀地谈起当年法国人民成功地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下获得解放的往事,唤起了公众的回忆。戴高乐循序渐进地把人民心中涌起的爱国激情引导到阿尔及利亚的反叛上来,申明这是对自由精神的蔑视和践踏。演讲结束时,他那句1940年6月18日曾威震世界的话又回响在法国人民耳边:“我再一次呼吁法国同胞.不论你们身在何处,不论你们身处何境,都要回到法兰西的怀抱。共和国万岁!法兰西万岁!”

    这个演讲表明了戴高乐对反叛分子寸步不让的决心。所有深怀爱国之情的法国人,尤其是军人,都对戴高乐的意图心领神会。暴乱很快被平息。没有人怀疑暴乱的失败与戴高乐的电视讲话之间不容忽视的关系。

    第二年,法国投票显示支持阿尔及利亚的人占绝对多数。1961年4月11日,戴高乐举办新闻发布会,会上,他清楚地说道,法国很快会给阿尔及利亚最完全的独立。11天后,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将军们发表公报称他们已经接管了这个国家,并宣布进入最后的围攻。这是最危险的时刻:面对阿尔及利亚即将到来的独立,这些右翼将领们会不惜一切保护自己的权利。一场内战已是箭在弦上,威胁着戴高乐的政权。

    第二天夜里,戴高乐又一次出现在电视上,又一次穿上了旧军装。他嘲讽那些将军,说他们是南美的军人集团。他态度稳健、措辞严厉。突然,在演讲即将结束之际,他的声音越发高扬,甚至有些颤抖,他对广大观众发出这样的诉求:“法国的男人们、法国的女人们,帮助我吧!”这是他在电视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远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人收听了电台转播,他们被深深地感染了。第二天,他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表示要支持戴高乐。两天后,反叛的将军投降。1962年6月1日,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独立。

    1940年,德军占领法国之后,戴高乐逃往英国,在那里征募军队,准备最后重返法国为自由而战。最初,他孤立无援,他的计划毫无实现的希望。但是他得到了温斯顿·丘吉尔的支持,并在他的批准下通过BBC电台,对法国做了一系列的广播讲话。他那与众不同、似醉似梦,甚至还有一种令人惊悚的颤抖的声音一到傍晚时分便在法国人的起居室中回响。他的听众几乎都没有见过他的模样,但是他的语调充满自信、激动人心,于是一支遍布法国的无声军队便聚集在他的麾下。就戴高乐个人来说,他卓然不群,神色凝重。他那种充满自信的气质不仅能捕获人心,也容易使人恼怒。但是他通过收音机传来的声音却带着强烈的神之威严。戴高乐是首位把现代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人。他轻易地又把他这种鼓舞人心的技巧转移到电视上。在电视上他冷若寒冰、稳若泰山。这种镇定沉稳的气质既让观众倍感慰藉,又令他们心情激动。

    世界变得越来越分化。一个国家的人不再聚集在街上、广场上。思想在起居室中就可以聚集在一起。因此领袖的魅力要通过电波散发出来,否则便没有效果。而通过电视,一切就会变得更简单。因为电视可以使人进行直接的一对一的交流(高高在上的领袖人物似乎在对你演讲),同时,也因为只需在镜头面前表现短短的几分钟,因而更容易制造假象。戴高乐熟知这一点。

    在电视中,最好要表现得沉稳镇静、自我克制,谨慎适时地运用那些令人激动的技巧。戴高乐在电视上整体来说非常冷静,恰恰是这种冷静使他偶尔提高声音时,或是讲个发人深省的笑话时都产生了格外强烈的效果。通过这种平静中见激情、沉稳中见浓烈的技巧,他令观众深深迷醉。他也通过视觉形象(军装、布景)表达情感,通过背后幕布包含着多少未说的话:解放、圣女贞德他对效果的努力越不明显,他就显得越发真诚。

    一切都需要认真安排、谨慎协调。平静之中点缀些令人惊诧的举动,最终达到高潮——要让这些点缀简短精准。唯一伪装不得的就是自信。从摩西开始,自信就是体现领袖魅力的关键所在。一旦摄像机暴露了你的不安与疑虑,世界上所有的巧计妙招也都无法挽回你的领袖风采。

    象征:灯

    眼睛虽看不到光亮如何发出,但是灯泡中的电线感到一股电流,于是浓浓暖意散发出来,最后变成了白炽的灯光,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这种光芒。在无边的黑暗中,灯为我们指明道路。

    危险性

    1794年5月的一天,气候宜人,巴黎的市民都聚集在公园里欢度至高者节。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公众安全委员会主席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身上。正是他首次发明了这个节日。他的想法非常简单:要与无神论对抗——“要认识到至高无上的上帝和不朽的灵魂确实存在,它们的力量神圣无比,引领着整个宇宙。”

    这是罗伯斯庇尔的胜利之日。他身穿蓝色套装、白色长袜,站在大众面前宣布庆典开始。大家都崇拜他。正是他在法国革命后采取了强硬的政治措施,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果实。一年前,他推行恐怖统治,把敌人都送上了断头台,为革命清除了障碍。他还领导国家进行了反对奥地利和普鲁士侵略的战争。而让大家,尤其是女人钦慕的却是他清正刚直的美德、他拒绝妥协的勇气、他投身革命的热情——这些在他生活的点滴中都可以得到明证。同时,他演讲时语言精彩动人,充满诗意,使人无法不被感染。他就是一个神。那一天云淡风轻,阳光明媚,似乎预示着革命的美好未来。

    两个月后,也就是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发表了一个演讲。他认为这个演讲会使他在历史上拥有坚不可摧的地位,因为他准备透露结束暴政、开辟新纪元的美好前景。有传言说他要把最后一撮威胁到革命前程的人送上断头台。罗伯斯庇尔身穿与庆典那天完全一样的服装登上演讲坛,对与会的国家官员致意。演讲几乎长达3个小时,充满了他对他致力推崇的美德与价值观的热情洋溢的赞誉之辞。他还谈到了阴谋、背叛,以及未公开姓名的敌人。

    观众的反应非常热烈,但比平时稍逊。演讲使一些代表感到厌倦。接着人群中响起一个声音,一个名叫布尔顿的人声言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讲话,这无疑是对罗伯斯庇尔的抗议。突然之间,人群中反对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谴责罗伯斯庇尔措辞不清:他谈到阴谋者和背叛者时没有清楚地指出人名。人们要求他把具体的人说出来,他拒绝了,并说今后会公布这些名字。第二天罗伯斯庇尔为他的演讲辩护时,人群中有人开枪击中了他。几个小时后,他成了被送上断头台的人。7月28日,市民们聚集在一起,气氛异常热烈,甚至超过了欢度至高者节时的热烈程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罗伯斯庇尔的头滚落到筐子中。恐怖统治就此终结。

    许多表面看来崇敬罗伯斯庇尔的人的心中其实已经渐渐滋生了挥之不去的怨恨——他的美德过于崇高,他的表现过于盛气凌人,让人感到非常压抑。其中一些人开始暗中计划反对他,他们等待着罗伯斯庇尔露出哪怕是最轻微的弱点——他最后的演讲终于带来了最后灾难。他拒绝说出敌人的名字,他也许是想结束血腥的屠杀,也许是怕在杀那些敌人之前受到他们的攻击。由于阴谋分子的煽动,愤怨的怒火终于燃烧。仅仅两天时间,一个小官员的反对之声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抗议——而这位出众的领袖在两个月前还倍受景仰。

    领袖风采如同它激起的情感一样热烈而易变。虽然它总能激起爱慕之情,但这种感情难以持久。心理学家讲过“情欲疲劳”——当你对浓情蜜爱疲惫之时,常常会产生憎恶情绪。现实悄悄占据上风,爱变成了恨。人民群众的“情欲疲劳”是对所有领袖人物的威胁。领袖人物常因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而受到爱戴——他们把人民从某种艰难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而一旦人们感到安全,领袖风采的魅力便大打折扣,领袖地位的确立需要危机和险境。这些领袖不是单调乏味的官僚,他们中有些人有意使危机延续下去,戴高乐和肯尼迪便常常这样做。罗伯斯庇尔通过恐怖统治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然而人民对这些厌倦了。你刚一露出最轻微的失误,人们就会转而攻击你。从前对你的爱慕有多深,如今对你的仇恨便有多浓。

    唯一的防御措施就是更好地掌控你的领袖魅力。你的热情、你的愤怒、你的信心成就了你的领袖风采,然而领袖风采过于浓厚、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疲劳,会使人们更加渴望秩序和安宁。那种有意打造、可扬可收的领袖气质效果更好。在需要的时候,你会散发出自信与热忱,激发人们的情感。当冒险结束,你可以安静下来,重建秩序。这并不要你完全扑灭热情,而是让热度降下来。人们会敬慕你的自我控制、适应环境的能力。他们对你的爱会更接近寻常的夫妻之情。你也大可表现出一点乏味、一丝质朴——只要运用得当,这些同样为你带来魅力。记住:领袖风采依靠的是成功,而保持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经历了最初的无畏与勇猛之后,变得务实而谨慎。

    还有另一个选择:扮演有武装的预言家。根据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尽管预言家会因他的领袖才能和独特个性而极具魅力,但是这种魅力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除非他有力量证实他的预言。他需要一支军队,这样当人们厌倦他时,他可以用军队来镇压。要作有武装的预言家并不是狭隘地指一定要有武器,而是说你的性格应该有非常强有力的一面,使你能用行动证明当初的预言。不幸的是,这就意味着要想保持领袖魅力,就要对敌人毫不留情。事实上,没有谁能比领袖人物树敌更多。

    最后,成为非凡领袖的继任者是件危险无比的事。这些非凡领袖从来不拘传统,他们的统治极具个性,广博的经历和不凡的个性都会给他们的统治打上深深的烙印。而他们身后留下的常常是极度的混乱。他们的继任者上台之后面临的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而对于这些人民却一无所知。他们思念他们灵魂的激励者,责备无能的继任者。继任者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局面。如果无法避免,也不要试图沿着前任领袖的路线前进,试着换个新的方向。如果表现得务实、可靠、言语朴素,你就能通过强烈的对比造就与众不同的别样风采。哈里.杜鲁门就是一个典范。他不仅走出了罗斯福的阴影,而且成就了属于他的独特魅力。

下载完整版泡学经典书籍、2021年最新脱单课程

添加客服微信:9442049 (←长按复制) 即可领取!

阅读提示:

1、查看精彩泡学经典名著内容,请关注本站。

2、泡学经典书籍所描述的内容及评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3、书友如发现泡学书籍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抵触之处,可向我们举报,希望您多多支持本站,非常感谢您的支持!